大发带人回血上岸团队

枣庄市工信局:以数智驱动聚力攻坚 赋能制造业高质量转型升级
发布日期:2025-07-06 05:13    点击次数:59

鲁网6月28日讯(记者 杜方奇)6月27日枣庄市召开的关于“数智驱动聚力攻坚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新闻发布会上,全面介绍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成果,并就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智能制造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等热点问题答记者问。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成果亮眼,八大领域齐头并进

发布会上,市工信局首先通报了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整体进展。近年来,枣庄锚定“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目标,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为主线,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迈进。

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方面,2025年1-4月实现营业收入63.1亿元,同比增长9.41%。其中,规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9.2%,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增长46%,3个产品入选省首件套电子产品名单,10个软件产品入选省首版次高端软件名单。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累计建成 5G 基站 10025个,其中 5G-A 基站201个,行政村实现5G全覆盖,10G-PON端口占比达86.35%,千兆接入能力全面普及。金属加工机械制造行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上线,打造4个应用场景助力行业转型。

平台培育体系日益完善,累计培育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平台2个、省级重点平台12个、市级平台17个,新增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平台6个。企业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2023年以来新增上云工业企业265家,9家企业通过 DCMM 贯标评定,19家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

园区集群数字化加速升级,建成省级数字经济园区8个、工业互联网园区1个,获批3个省级“产业大脑”建设试点。智能制造水平持续提高,1家企业入选卓越级智能工厂,7家企业入选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标杆示范效应凸显,创建国家级 5G 工厂 3个,打造省级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14个。服务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市工业互联网服务商联盟成员达40家,2024年以来开展数字化转型培训74场,覆盖企业1710家(次)。

聚焦三大核心领域,详解转型路径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挖潜、培育、创新三轮驱动。针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枣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市高端化工产业促进中心(市工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华允国表示,枣庄通过“抓重点行业挖潜、抓在库企业培育、抓重点产品创新”三大举措提质增效。2025年一季度,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业、互联网行业营收对数字经济贡献率超80%,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同比增长42.29%,增速居全省第3位。通过分层培育路径,一季度数字产业收入同比增长24.78%,10个软件产品、3个电子产品获省级荣誉,2家企业获集成电路财政奖补。

智能制造:智改升级、平台赋能、标杆引领。枣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市智能制造产业促进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刘修存介绍,枣庄以“技改荟数智行”活动为抓手,2024年以来举办3场现场会,为28家企业解决智能化技改需求,推动实施269个智能制造项目。搭建“枣庄市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引入22家知名服务商,成立智能化技改服务商联盟,培育4家省级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通过标杆示范,累计培育国家级智能制造场景4家、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34家,免费咨询诊断超350次。

网络基础设施:规划先行、协同建设、要素保障。枣庄市信息通信发展办公室主任李洪江指出,枣庄强化顶层设计,编制《5G 通信专项规划》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优化通信审批流程,实现基础设施与建筑物“三同步”。实施“信号升格”专项行动,解决300余个老旧小区地下车库信号问题,推动城乡网络均衡发展。通过共建共享,开放公共资源267处,完成超千个 5G 基站直供电改造,占比全省第一,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同时提升网络覆盖质量。

展望“十四五”收官:以“五个一”思路冲刺产业能级跃升

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枣庄将以市委“五个一”发展思路为引领,聚焦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产业能级跃升。市工信局表示,将持续推进“工赋百景”项目、“产业大脑”建设,强化服务支撑和标杆培育,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数字动能,奋力开创“强工兴产、转型突围”新局面。

此次新闻发布会全面展示了枣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阶段性成果与未来规划,标志着该市正以数智驱动为引擎,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新征程全速迈进。

责任编辑:杜方奇



友情链接: